8月7、8日,由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的創(chuàng)新融合劇《老鼠嫁女》作為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jié)展演劇目在中國兒藝假日經(jīng)典小劇場精彩上演。該劇通過創(chuàng)新的形式,將傳統(tǒng)民間故事《老鼠嫁女》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傳達給觀眾,并在該基礎上深入思考,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時代生機。
《老鼠嫁女》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了發(fā)揮舞臺優(yōu)勢,讓傳統(tǒng)故事更符合現(xiàn)代孩子的審美,濟南兒藝以兒童劇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為基礎,加上戲曲等程式化表演形式,配以山東民間音樂曲調、京劇曲牌,運用嗩吶、古箏、琵琶、高胡、中國大鼓等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融合山東的各種“非遺”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運用了“肢體劇”的表現(xiàn)形式,用夸張的表情、肢體動作代替語言交流,避免直接說教。
為了講好“中國故事”,《老鼠嫁女》中充分展示了“中國元素”,特別是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那些民族瑰寶融入到劇中。其中用到的道具有“楊家埠刻板年畫”“濰坊風箏”“山東剪紙”等,舞臺布景上用到了“扎染”“筷子”“青花瓷”“農民畫”等元素,表演中用到了“商河鼓子秧歌”“舞獅”“濟南皮影”“山東民俗婚禮”“膠東喜餑餑”等元素,這些“非遺”形式的運用讓整部作品充滿趣味。同時,劇中演員們抬出來的“花轎”,是剪紙樣式的轎子,如同“皮影”元素一樣,編排成舞蹈化的動作,可謂一物多用,真正做到了讓傳統(tǒng)的非遺作品活起來、演起來、靈動起來。
在兒童劇舞臺上用肢體表演故事,可以將小觀眾們的關注點放在表演本身,盡最大可能發(fā)揮表演的功能,使“講故事”不再被語言束縛,更不受年齡、地域的限制,既擴展了劇目的演出范圍,同時也使舞臺呈現(xiàn)更富趣味性?!独鲜蠹夼?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用肢體動作來詮釋人物、表達語匯、情緒,角色間的交流,再配合燈光語匯、色彩渲染、舞臺區(qū)域及劇情發(fā)展的功能性,靈動巧妙的與人物結合,將小舞臺大寫意的意象美學精神融入兒童劇中。演員在舞臺上演得投入,觀眾在臺下看得更加投入。
演員與觀眾互動
對兒童觀眾來說如何正確認識身邊的人,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對父母來說,當與孩子的意見相左、產(chǎn)生小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這是《老鼠嫁女》中要傳達的時代思考。該劇力圖通過精彩的演出,讓孩子接觸了解傳統(tǒng)文化,打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新局面,找到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突破口,提升少年兒童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中國兒藝院領導和《老鼠嫁女》劇組合影
《老鼠嫁女》劇情簡介:
老鼠王國遭受貓的威脅,鼠大王英雄遲暮,面對日漸落魄的國家他已力不從心,于是他想到要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最厲害的英雄,幫助重振老鼠王國昔日雄風。鼠公主本已有心上人——鼠來寶,但是鼠大王覺得鼠來寶再好也只是一只小老鼠,不足以對抗天敵貓的威脅。鼠大王決心要去外面的世界尋找,他和鼠王后一路跋山涉水、歷盡艱辛,遇到了太陽、云、風和墻,他們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鼠大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到底誰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鼠大王和鼠王后最后將如何選擇呢?
演出時間:
8月8日19:15
演出地點:假日經(jīng)典小劇場
演出時長:約65分鐘
適合年齡:3歲以上
下一篇: 福利競猜 | 是誰拿走了伊娃的牛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