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夜来香论坛官网_一品楼品凤楼官网_全国龙凤茶楼论坛

# # # #
# #

【創(chuàng)作雜談】假如愛有天意——《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演員創(chuàng)作手記

來源:CNTC    更新時間:2019-10-30    查看次數(shù):

在我們生命的歷程中,總會聆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孩時的我們咿呀學語,第一句學會的就是叫一聲:媽媽。雖然那時的我們并不能懂得“媽媽”二字的含義,但我們知道,這兩個字是愛撫、是擁抱、是溫暖。慢慢的我們長大,媽媽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漸離而去,我們學會了獨自面對生活的紛紛擾擾,直到有一天我們也為人父母,完成生命的延續(xù),新的輪回又開始傳遞……

在這個烈日當頭的夏天,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的新戲——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悄然而生。這部劇以毛毛蟲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以清新愉悅的風格講述生命之輪回,用飽含真情的表現(xiàn)探尋母愛的真諦。

非常榮幸的是,我剛從新加坡執(zhí)教回國參加的第一部戲就是這部溫情洋溢的“小蝴蝶”,我?guī)е鴺O高的熱情投入到了這部戲的排練中。

走進排練廳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形體訓練。我們的身體之間有著無限的空間與可能性,積極進行探索能夠幫助演員在舞臺上建立合理的行動。九位演員在一周多的時間里,做了許多有趣的練習,相互之間有了許多默契。起初,我們各自擺出不同的造型,兩個人一組試圖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不直接觸碰對方身體來進行伸展動作。剛開始我們大多是運用手或者胳膊在搭檔周圍尋找肢體運動空間,在互相有了默契以后,我們的頭部、頸部、背部、膝部,甚至連腳部都能被我們運用自如。接下來,我們嘗試互相感受與的集體配合,每個人都要成為主體的一部分,大家力求同呼氣、共進退,每個人把氣場提到最大化。所有的練習都是大家臨時即興組合的,但卻有一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感受。


(圖一、圖二:我們的身體之間有著無限的空間與可能性,積極進行探索能夠幫助演員在舞臺上建立合理的行動。)


還有一個具有強烈儀式感的練習是讓我們準備了很久的,且最終這個練習里的內容被運用在了舞臺呈現(xiàn)上。對于演員而言,舞臺上的儀式感其實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這種自我暗示能夠使自己的專注能力、反應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某種意義上,和這部劇想要探尋和理解生命意義的方向是同一個主題。

光弱起,水霧微醺,每個人屈膝向前,手端一把小椅子,步履沉穩(wěn),身體輕盈,依次有序地走上舞臺,輕輕放下椅子并回身以最舒服的姿勢坐下,抬頭望向遠方的那一剎那,每一個演員的眼睛里都閃耀著晶瑩深邃的目光。

人總是需要儀式感的,儀式給人莊重感和宿命感,并給予人信心。而我們的故事即從這一刻開始講述。


(圖三:對于演員而言,舞臺上的儀式感其實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這種自我暗示能夠使自己的專注能力、反應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


《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劇組由9位演員組成。扮演“蝶兒”的演員有兩位——趙妍蝶、欒晰。欒晰近幾年在中國兒藝的舞臺上擔當了許多大戲的主角,在排練該劇的同時,還要兼顧另一部老戲的復排,工作量十分巨大。趙妍蝶是剛進劇院的年輕演員,她的身上總是充滿了青春與活力。兩位演員飾演同一個角色,不僅可以使新老演員相互學習進步,更會讓舞臺上演員間的配合充滿更多可能性。

劇中有四位可愛的蠶寶寶,名字簡單好記,性格特征明顯。常若曦飾演忘性最大的“蠶大胖”,段孝耕飾演呆呆萌萌的“蠶二胖”,翁楊飾演學識淵博的“蠶三胖”,而我飾演的是總被欺負的“蠶四胖”。我們四個在排練廳里充滿了歡樂和默契,而劇中的我們更是相親相愛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帥氣的毛毛蟲“男寶寶”由徐元博飾演,這位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演員,總能帶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飾演“毛毛蟲偶”的扮演者是我們組最小的演員郅慧,剛參加工作的她總是在排練廳里認真虛心地學習著。

所有的孩子都有媽媽,我們舞臺上的這群小寶貝有著共同的“天使媽媽”,她的扮演者是中國兒藝退休多年的一級演員王瑤老師,王老師工作時兢兢業(yè)業(yè)的狀態(tài)、在舞臺上游刃有余的表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因為有兩個“蝶兒”的扮演者,排練時往往是有一個人先排,等初見雛形以后大家再配合另一個演員重復排練一次。對于我們而言,相當于不斷在復習我們所排的內容,但對于“蝶兒”來說排練與磨合的時間就被壓縮了。排練廳里,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蝶兒”跟大家在搭戲,另一個“蝶兒”在對著空氣自言自語;在大家休息時,“男寶寶”、“蠶大胖”會幫助排練較少的“蝶兒”,對臺詞、走調度,絲毫不松懈;其他蠶寶寶們則來回練習他們可愛的舞蹈動作,反復推敲動作的節(jié)奏,力爭讓音樂與人物性格貼近到最大化;王瑤老師經常會在排練廳一角,對著鏡子尋找不同小動物媽媽的形象——從聲音塑造到動作模擬,還會就此與導演反復探討。

在這個排練廳里,演員的自律與鉆研精神在所有人身上凸顯得淋漓盡致。

四只蠶大胖變成蛾子以后,兩兩一組會有一段輕松愉快的舞蹈。我們四人之中,舞蹈基礎最差的就是我了,可偏偏編舞老師還安排了幾個托舉動作。雖然動作不算難,但是對于沒有雙人舞經驗的我而言,還是需要下點兒功夫來練習的。第一次被翁楊托舉起來時,我害怕的不行,落下時腿一軟直接跪在了地上。我笑著打趣道:導演換個動作吧,我實在做不來呀!但是其他幾位演員,包括導演都一直在鼓勵我,大家反復示范動作,幫助我找到訣竅,在我不斷練習動作時還在一旁保護著我。我感受到了自己一點點的進步,膽子也大了起來,和搭檔的動作配合也越來越嫻熟。

我特別感謝這樣一個處處充滿了愛的劇組,讓整部戲在排練到演出期間都洋溢著溫暖和幸福。


(圖四:在這個排練廳里,演員的自律與鉆研精神在所有人身上凸顯的淋漓盡致。)


雖說這是一部講述母愛的音樂劇,但整個劇組除了王瑤老師以外,沒有演員為人父母。如果說劇目前半段大家懵懂尋找媽媽的劇情是輕松愉快完成的,那么后半段展現(xiàn)為人父母生命延續(xù)的劇情就是大家需要去想辦法體會與揣摩的了。

有時候看著劇本里的臺詞,我會仔細地琢磨其中的深意?!澳袑殞殹迸c“蝶兒”初次相遇后,兩人有一段對話。在這段對話中,“蝶兒”第一次知道毛毛蟲是沒有媽媽的,但是她渴望與媽媽的相遇,并對媽媽的擁抱充滿著向往。那時,所有的演員都靜坐在舞臺上,飾演著若即若離的歌隊,我們不斷重復著“男寶寶”的話:我們沒有媽媽,沒有媽媽多自在??!很多時候,我會想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大都有離開父母學習成長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在意過心中真實的感受。很多孩子都一定說過:“沒有媽媽管著我多好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拘無束多自在?!钡前堰@句話搬上舞臺后,真的就是字面上的開心與快樂嗎?

排這段戲時,我也正在參與劇院別的戲短暫的復排工作。那天,當我從另一個排練場回到四樓排練廳時,正好趕上初見成型的這段戲。我悄悄坐到一旁,沒有打擾導演和同事們的工作。只見排練廳里嘻嘻哈哈的“癩蛤蟆”跳下場,“蝶兒”對著“男寶寶”叫了聲“媽媽”,四個演員用樹葉子做障礙物攔在“蝶兒”和“男寶寶”的腰間,我能感受到他們一個在奮力追,一個在拼命跑?!暗麅骸睗M臉興奮地想要探尋自己媽媽的去向,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男寶寶”說:“所有的毛毛蟲都沒有媽媽?!蔽铱吹健暗麅骸便蹲×?,她懷抱著疑慮和最后的僥幸發(fā)出心里的問題:“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沒有媽媽?”我能感受到“蝶兒”一直以來對媽媽所有美好的憧憬恨不得在那一瞬間就要泯滅掉了,心中所有剛燃起的希望在一點點崩塌。其他的演員,靜靜地在場上重復著男寶寶的話:“沒有媽媽也挺好的,多自在??!多自在??!多自在啊。多自在啊……”第一句重復是孩提不懂事時單純對自由向往的表達;第二句重復是歷經磨難后故作堅強的獨白;第三句重復則是成熟懂事時對曾經過往的心靈拷問。就在這一瞬間,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我腦海里放電影一般地浮現(xiàn)出自己媽媽的畫面,與之交相輝映的是獨自生活、工作時的種種孤獨感,我甚至反問自己:你懷念有媽媽在身邊時的日子嗎?在聽到“蝶兒”用堅定的聲音說出“我要去找媽媽”時,我破涕為笑,立刻被她前進的動力所鼓舞。


(圖五:“蝶兒”滿臉興奮地想要探尋自己媽媽的去向,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男寶寶”說:“所有的毛毛蟲都沒有媽媽?!保?/span>


排練廳的日子就在這樣團結、活潑、緊張、快樂的氛圍里結束了,九月中旬,我們集體轉戰(zhàn)小劇場開始了演出前最后的合成工作。

當我們第一次走進小劇場時,被眼前看到的一切驚呆了。郁郁蔥蔥的樹葉布景擺滿了小劇場的舞臺,水霧與干冰放出時的畫面就像置身于森林仙境一般,我能感受到在這樣的布景之中演戲是一件多么幸運、愉悅的事情。

一連好幾天,我們都扎根在四樓小劇場的“茂密叢林”里,在導演的帶領下適應著新鮮的舞臺環(huán)境。另一邊樓下的大劇場也正熱熱鬧鬧地在進行《火光中的繁星》演出前的合成任務,欒晰作為兩部戲的主演,只能是樓上樓下的來回跑,同在《火光中的繁星》劇組的段孝耕和翁楊也少了許多休息的時間。我時??匆姍栉现v的身體走進小劇場,默默坐在觀眾席里,拿出手機認真記錄著舞臺上大家所走的位置。而趙妍蝶更是認真堅守在小劇場,她不僅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調度,還要在欒晰排練時幫助她記憶正確的位置。



(圖六:郁郁蔥蔥的樹葉布景觀擺滿了小劇場的舞臺,水霧與干冰放出時的畫面就像置身于森林仙境一般,我能感受到在這樣的布景之中演戲是一件多么幸運、愉悅的事情。)


每當夜幕降臨,燈火通明的劇院建筑散發(fā)著斑斕耀眼的光芒,正是有了這樣的劇院,有了這群不斷克服自身困難的演員們,才突顯出了那句“一切為了孩子”的真諦。

就在這樣緊張的合成工作后,我們迎來了首輪的演出。當舞臺上燈光亮起,音樂響起,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深切地沉浸在劇情之中。每一場的觀眾不同,給予的反應點也不一樣,但是我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他們真摯而熱烈的淚水。在舞臺上的我們,每一場都飽含深情地去詮釋著對生命、對母愛的理解,而臺下的觀眾更是在盡可能多地吸收、感悟舞臺上散發(fā)出的愛與溫暖。


(圖七:當舞臺上燈光亮起,音樂響起,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深切地沉浸在劇情之中。)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畫面出現(xiàn)在第二場演出時,直到現(xiàn)在每每想起我就熱淚盈眶。其實在舞臺上演出時,我們一般不太會去刻意地觀察觀眾們的反應,因為大家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位對手演員的身上,要完全生活在規(guī)定情境當中。但是,也許那天恰好就在那樣一個絕佳的視角下,讓我看到了這部戲里每個演員所帶給觀眾的感染力量——

劇目快結束時,我們的“天使媽媽”上場與我們一一擁抱相認,只剩下“蝶兒”站在舞臺的一角遲遲沒有挪步。我們站在舞臺的高臺上,看著“天使媽媽”走向舞臺中央,面帶慈祥地沖著“蝶兒”伸出雙手?!暗麅骸编咧鴾I花愣愣地望著“天使媽媽”,她懷著一路找媽媽的艱辛與見到媽媽時遲遲不敢相認的膽怯,內心涌動的情感就要噴涌而出。音樂適時的推高,“蝶兒”終于忍不住內心的激動,飛奔過去一把抱住了媽媽。


(圖八:我們站在舞臺的高臺上,看著“天使媽媽”走向舞臺中央,面帶慈祥的沖著“蝶兒”伸出雙手。)


我看著舞臺中央“蝶兒”終于投入了媽媽的懷抱,裙擺間帶起干冰陣陣薄霧。煙霧散盡之時,在我的視線范圍之內看到第一排正中間坐著一對母女,幾乎是與舞臺上同步的節(jié)奏——媽媽含著眼淚一把抱住了孩子。舞臺上“天使媽媽”撫摸著“蝶兒”的頭發(fā),觀眾席里媽媽在孩子額頭上輕輕一吻;舞臺上“蝶兒”抬頭望著“天使媽媽”,觀眾席里孩子仰著頭親了親媽媽的臉龐。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的耳朵里聆聽著其他演員的臺詞,視線卻無法從這對母女的身上離開。觀眾席間真情流露出的動作與舞臺上演員的表演交相輝映,就像天意一般講述著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愛??傆幸惶?,坐在觀眾席里的媽媽會老去,他們身旁的孩子會長大,等到孩子們自己做了父母就一定會知道:媽媽的愛,一直都在自己身邊。


(圖九:總有一天,坐在觀眾席里的媽媽會老去,他們身旁的孩子會長大,等到孩子們自己做了父母就一定會知道:媽媽的愛,一直都在自己身邊。)


每次演出結束謝幕時,我都會觀察演員們臉上的表情,大家的情感是豐富而具有深意的,每一場都能看到大家面帶微笑、眼含熱淚的鞠躬。我甚至能夠聽到臺下那些媽媽輕聲啜泣的聲音,已為人母的她們也是從小姑娘長大,就像我們的“蝶兒”“大胖”、和“四胖”……

有一位前來看戲的觀眾對我說:“我們家姑娘看完戲一直抱著我,我問她怎么啦,她說了一句:` 媽媽,我愛你!’”聽到這句話,沒出息的我又掉下了眼淚。

我時常在想,我們參與創(chuàng)排一部新戲得到的最大收獲究竟是什么?跟著不同的導演不斷進步,練習舞蹈、學習唱歌、刻畫人物內心、揣摩臺詞的含義、完成舞臺調度,這些都只是基礎的基礎。而一部戲,能夠走進演員的內心,叩問人生情感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才是難能可貴的。

詩經里寫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惠特曼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母愛如天賜一般成為亙古不變的情感紐帶,假如愛是最有天意的存在,那我們就是愛的歌頌者。


                                       演員管理部:周佳云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