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下午,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8年最后一部新創(chuàng)劇目?——英國經(jīng)典兒童劇《蹺蹺板樹》在中國兒童劇場精彩首演,劇中通過充滿童趣但發(fā)人深省的表現(xiàn)方式,喚醒大家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環(huán)保意識。該劇首輪將跨年演出22場,陪伴大小朋友們度過快樂的元旦假期。
英國經(jīng)典幽默 傳遞環(huán)保概念
《蹺蹺板樹》是被譽為英國“國寶級兒童劇作家”大衛(wèi)·伍德先生創(chuàng)作于1986年的經(jīng)典兒童劇,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部講述社會問題的兒童劇,該劇在英國上演后贏得廣泛好評和關注。全劇講述了生活在橡樹上性格迥異的動物們,在面臨家園將被毀滅,即將流離失所時團結一心保衛(wèi)自己家園的故事。劇中用戲劇化的故事呼吁大家愛護地球保護小動物,用充滿趣味性的演繹和委婉的教育傳遞出強烈的環(huán)境保護概念,也是抓住這個全球關注的主題,用幽默熱鬧的舞臺表現(xiàn)方式點燃引發(fā)孩子和家長們的共鳴,是一部可以全家一起走進劇場觀看的經(jīng)典劇目,在看點滿滿、歡笑不斷的同時,又寓教于樂引人深思。
該劇由英國優(yōu)秀的戲劇導演亞當·斯坦福德?lián)螌а?,與中方導演、中國兒藝優(yōu)秀青年導演毛爾南聯(lián)合執(zhí)導,亞當導演表示,孩子們都是很愛笑的,所有的兒童作品都應該帶有一定的幽默感?!盾E蹺板樹》雖然探討了一個嚴肅的社會話題,但是全劇表現(xiàn)形式生動活潑,劇情充滿了英式幽默。“籬雀”和“兔子”對話中的雙關詞,“畫眉”讓人感覺滑稽又好笑的語言錯誤,“松鴉”與“松鼠”之間機智的反語等充滿童趣的演繹方式,讓臺下的觀眾在輕松有趣中了解更多的英國風情,也更快更深刻地領略到劇中傳遞關于環(huán)境保護嚴肅話題的核心內(nèi)容。而該劇的開場也讓人十分驚喜,等待演員登臺表演的觀眾們發(fā)現(xiàn)原來演員就坐在自己身邊,演出開始,臺上臺下演員熱烈互動,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演員的帶入,很多觀眾也跟著紛紛舉起手表達自己對社區(qū)改造的想法和意見,整個劇場儼然變成了一個超大的社區(qū)會議室。
英國氣質 展現(xiàn)自然的和諧與生機
走進劇場,觀眾們?nèi)缤哌M了一棟極具英國氣質的房屋建筑——一個議事廳,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場關于“生存與毀滅”的環(huán)境保衛(wèi)戰(zhàn)就此拉開了序幕。一棵300多歲古老的大橡樹,是否要為了建一個兒童游樂場而被砍掉?環(huán)保主義者杜志先生表示反對,并向大家闡述了計劃實施后會給棲息在大樹上的族群造成什么樣的毀滅性的后果。伴隨著杜志先生的一聲聲沉重的“想想吧,想想吧……”,居民們默默換上了動物的服裝,幕布拉開,隨著歡快的鳥叫聲,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森林和一棵巨大的、很多動物在這里安家的老橡樹,隨后“兔子”從樹洞中鉆了出來,故事開始了……
該劇舞美設計申奧為了打造《蹺蹺板樹》充滿童趣、回歸自然的舞臺效果,特別使用180度旋轉轉臺的形式,完美地呈現(xiàn)了一個巨大完整的,擁有兔子洞、貓頭鷹洞、松鼠洞、畫眉巢穴和蝙蝠棲息樹枝等豐富空間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橡樹社區(qū)”。整個布局錯落有致、上下貫通,使所有現(xiàn)場觀眾們驚嘆不已。在橡樹后面,精彩的多媒體設計通過LED屏幕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無論是欣欣向榮的森林,橡樹被大火燒毀的場面,還是隨著樹木被砍倒、被連根拔起而震撼人心、帶有沖擊的視覺效果,都讓走進劇場的觀眾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生活在橡樹中動物的艱難處境。
《蹺蹺板樹》不僅舞臺美輪美奐,由服裝、造型設計師文戈設計的服裝造型也是該劇的一大看點,整體風格設計將英倫風詮釋得精準到位。蘇格蘭格子,爵士帽,還有西裝領帶,將人物襯托得或浪漫、或穩(wěn)重、或典雅、或可愛、或紳士、或低調憂郁。社區(qū)主席蘭蕙夫人穿著優(yōu)雅考究的英式套裝,面料選擇了英式味道的格呢料,在轉換成貓頭鷹時增加了一個面具與一對大而有力的翅膀;秘書黎越夫人穿著樸素單調,在轉換成籬雀時增加了一對嬌小的翅膀和圍裙;浮華的商人宋雅先生留著英式一字胡,穿著深藍條的英式西服套裝,頭戴禮帽,在進入橡樹群部落后變成了販賣各種蟲子和果實的貪婪滑稽的推銷商人;服飾上突出了非洲異域風情的布谷夫人,戴著濃烈色彩的面具,突出了角色個性鮮明的性格;會計司曙先生穿著考究的格子套裝,留著修飾精美的翻翹英式小胡子,帶著金絲邊圓眼鏡,冷靜且嚴謹;懷孕的霍梅夫人身著綠色大衣,頭戴圍巾,整體上突出了直率耿直的特征;喜歡頭戴奇特大耳機的蝙蝠先生,服飾融入了當代說唱風格;熱心講求實際的底層人物兔子先生,服飾樸素自然強調質感。
一人分飾兩角 塑造人物和動物鮮明個性
劇中有很多精彩的唱段,每一首都緊貼劇情,演員用歌聲將戲劇故事演繹得更具舞臺感染力。為了更好地使孩子們感受英式音樂、融入劇情,編曲、音樂制作趙一丁將唱段幾番修正,忍痛將原本的8聲部合唱改成了4聲部,在橡樹即將被砍倒的時候,所有的小動物們手挽著手,齊心協(xié)力,共同演唱的“救救大樹”使現(xiàn)場小朋友們感同身受、眼含淚光。為了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趙一丁在古典樂器配樂為主的前提下,還加入了一些爵士樂、搖滾元素,并為劇中每一只動物都配了音樂和樂器,比如兔子是單簧管,籬雀是短笛,松鴉是次中音薩克斯,貓頭鷹是圓號等等……觀眾對劇中時而歡快時而悲鳴的歌曲印象深刻,走出劇場后仍在反復哼唱。
劇中每位演員飾演兩個角色:一個人類角色,一個相對應的動物角色。人類與動物在名字和性格上都有暗含的相通之處,劇中人類角色的天性是從動物天性引申而來,動物和人類性格是對應的。演員們通過精彩的演繹,彰顯了鮮明的人物個性:橡樹群落領袖,有著領導氣質的“貓頭鷹”;迷迷糊糊但辛勤的“籬雀”;熱愛家園喜愛松果的“松鼠”;油嘴滑舌但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的“松鴉”;有著讓人難以忍受歌聲的“畫眉”;來自非洲群落訪客帶著口音兒的“布谷”;抗議領袖勇敢的“兔子”;一身嘻哈范兒,臭烘烘帶著大耳機的“蝙蝠”……與以往的兒童劇多為歡快、熱鬧的格調不同,《蹺蹺板樹》有關于對恐懼、犧牲的內(nèi)容刻畫,動物們對“大家伙”的懼怕,對即將流離失所、顛沛流離的慌亂,剛生下寶寶的“畫眉”面臨分離的恐慌,“兔子”目睹了家人被掩埋,目睹了生離死別的痛苦無奈,最終用自己單薄的生命對抗“大家伙”的勇敢……這些都讓小觀眾們看到了許多弱勢的生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在對它們同情的同時,也呼應了該劇的主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如何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也是一個關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主題。大衛(wèi)·伍德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創(chuàng)作的《蹺蹺板樹》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意義的。這部戲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答案,人類和動物是可以很好地共生共存的。我們既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也可以保護小動物們的生存環(huán)境。每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合作都是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與互鑒。此次,我們在和英國導演亞當·斯坦福德先生的合作中,既能夠看到英國兒童戲劇的舞臺呈現(xiàn)方式,也能夠看到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希望通過中英兩國藝術家的共同努力,將這部優(yōu)秀的兒童劇帶給中國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