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中

# # # #
# #

在孩子心中播撒傳統(tǒng)文化種子——知名作家馮俐在澳門暢談中國當代兒童劇

來源:CNTC    更新時間:2021-01-15    查看次數:

      新華社澳門1月14日電(記者郭鑫)“在孩子心里播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一直是中國兒藝的責任。”14日上午,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來澳演出的作家馮俐在澳門城市大學開設講座,暢談中國當代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

      馮俐是內地知名作家,現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她創(chuàng)作了《木又寸》《鷸·蚌·魚》《山羊不吃天堂草》《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螢火蟲姐弟歷險記》等多部兒童劇,以及長篇小說等百萬字作品,曾獲“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等大獎。

      根據中國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中國兒藝作品庫中一直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馮俐介紹說,包括“鎮(zhèn)院之寶”《馬蘭花》,還有《巧媳婦》《岳云》《寶船》《年》《十二生肖》《西游記》等,都是此類作品。

      這次中國兒藝帶到澳門的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也取材于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據澳門中華文化藝術發(fā)展協(xié)會負責人介紹,《三個和尚》將于15日至17日在澳門連演5場。

      本次講座是“國家藝術院團(澳門)演出季”和澳門“歡樂春節(jié)”系列活動的內容之一。講座中,馮俐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為例,介紹了中國當代兒童劇的現狀,并對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精彩劇目進行講解,對兒童劇創(chuàng)作的意義和實踐提出思考。

      除了傳統(tǒng)文化傳承,她也談到兒童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的話題,希望兒童戲劇“可以有更豐富、更廣闊、更有想象力的表達”。

      作為國家藝術院團,為少兒觀眾引進介紹世界經典作品,是中國兒藝的另一項責任。改革開放后,中國兒藝率先將眼光投向世界,排演了世界經典劇作《十二個月》《乞丐與王子》《皇帝的新裝》《餅干小子》等,原版移植了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當代劇目。

      “‘一切為了孩子’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持之以恒的追求?!瘪T俐強調,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要有良心,要引導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要用戲劇藝術帶領啟發(fā)不同年齡的孩子,通過審美體驗,不斷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從而成長為更好的人。

      “在主題發(fā)掘上,我們可以更加寬闊,更加人文,更加貼近童心;在藝術樣式上,我們應該更加豐富多彩、不拘一格。”她說。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屬院團,成立于1956年,肩負著國家兒童戲劇的繼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責任,培養(yǎng)了幾代從事兒童戲劇的藝術家和藝術骨干,多次榮獲中外各種藝術大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