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戲是一首詩,是一首對媽媽、對媽媽的愛的最高禮贊。
看完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這是我的第一個最直觀的感覺。
我說的是詩,不僅指臺詞是詩,表演是詩,整個的舞臺呈現(xiàn)是詩,包括音樂、美術(shù)都是詩。我越看越覺得真是太美了,這個美不在于華麗。所有演員的服裝基本是兩種顏色,一種是墨綠色,一種是白色,基本就是這兩種基調(diào),但它卻非常的華美。因為演員們的表演把這首詩的內(nèi)涵,把愛的光彩都表現(xiàn)出來了。
第二個感覺是,我覺得這部作品強調(diào)了兒童戲劇的表演藝術(shù)的魅力。臺上演員的表演不是去闡釋一個復雜的、曲折的故事,而是表達了里面所有人物的渴望,情感的渴望,也就是對愛的渴望,對母親的敬仰。所有人都用自己的肢體,用自己的身心去表現(xiàn)一個生命。無論是蛾子、蠶,還是小蝴蝶、小毛毛蟲……所有的生命,它們內(nèi)在的律動,演員們用肢體,隨著音樂主旋律所做的那些舞蹈化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了非常強大的表演的魅力。我相信孩子們是非常愛看的,因為他們表現(xiàn)了生命的從外到內(nèi)的那種美。
舞臺上的那幾個小板凳,多用的小板凳,還有出現(xiàn)的那些各種各樣的生命,在樹叢下,在葉子里,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我認為這臺戲強調(diào)了表演的魅力,強調(diào)了表演的技巧的魅力,也就是強調(diào)了舞臺藝術(shù)的魅力。舞臺藝術(shù)的核心就是表演。這臺戲在舞臺表演上的價值是非常寶貴的。
而當今中國的兒童劇,至少當今我所看過的兒童劇,對表演都有或多或少的忽略,或者說是對表演不重視,或者說是演員遠沒有達到表演的境界。表演就是演員用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去表現(xiàn)另一個劇中形象的生命狀態(tài),就是演員用自己的生命的表演去賦給角色生命。這部作品做到了這一點,我覺得真是了不起。
第三個感受就是,這一臺戲,不僅僅是舞臺美術(shù)的設(shè)計,服裝的設(shè)計,燈光設(shè)計,運用的很多電腦制作,還有整部作品的音樂做到了高度的融合。這是愛的融合。在愛的主題下,整部作品的舞臺呈現(xiàn),舞美、服裝、燈光、整套音樂……都表現(xiàn)了溫馨的愛。
這個舞臺是樹葉搭成的,所有的樹葉都是那么生氣勃勃,所有的樹葉都是愛的巢,愛之巢,在這里生發(fā)了多少溫馨,多少慈愛。特別是整部作品的音樂非常美,這部劇整個的音樂是以鋼琴的單音伴奏為主,沒有那么多復合的、復調(diào)的東西,只有單音伴奏,而單音伴奏就常常和早晨的露水,樹叢里、山洞里露水滴答下來的聲音,是那樣的清純,把鋼琴與滴水聲高度融合,是所有幼小生命依附的愛,渴望的愛的環(huán)境。我們這個舞臺的呈現(xiàn),導演和舞臺美術(shù)以及其他各個部門精心的、構(gòu)造的、營造的舞臺,把整個畫框式的舞臺變成了一個愛的巢穴。
除了以上三點直觀的感受,我還認為,《小蝴蝶的媽媽們在哪里?》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劇作。作品寫的是人的情感,是孩子們對媽媽的愛的那種追求,那種向往,那種依附,那種享受,是對愛的一種追求,向往和歌唱。但是這個戲里面還有,除了有這樣的濃濃的情感,還有哲理??床坏綃寢專欢鴭寢屖谴嬖诘?,就是劇末最后的兩句唱詞:你就在媽媽的視線里,媽媽就在你的生命里;你就在媽媽的視線里,媽媽永遠和你在一起。
的確,母親和我們一樣有生命的終結(jié),都有生命的局限,然而有沒有永恒呢?有!一代又一代人們生活的理想就是母親的愛,就是母親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間的最高的東西:那就是愛。
所以,這部劇除了愛的情感,還有愛的哲理,還有愛的科學原理。我們所依據(jù)的不是詩人的虛構(gòu),而是生活的本身。那個蠶就是從卵變來的,它哪兒見過媽媽呢,然而那個卵是媽媽留下的。你的生命是媽媽給的,所追求的夢想正是這些愛所哺育出來的。所以,它既是一種愛的情感,又是一種愛的哲理,還是有著非常準確的科學的原理。這是很難做到的。這部劇沒有那么多的虛張聲勢的,沒有那么多的玄妙的讓你聽不懂的詞句,沒有,就是用最普通的、深入淺出的、非常淺顯的、非常美的、視聽的感覺,讓你很長很長時間,也許是一生,去懷念它,去想這個戲,根本原因就在于情感、哲理與科學三者的結(jié)合。
可以說,這部劇不僅展示了當今中國兒童戲劇藝術(shù)的高水平,也會給所有看過的人上一課:兒童戲劇不是等外品,而是最精美的食糧。
(作者歐陽逸冰,系中國兒童藝術(shù)劇院原院長、劇作家,本文根據(jù)作者現(xiàn)場講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