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可能發(fā)生在任何時候。一朵大大的花蕾,綻放出一朵大大的花朵。陽光燦爛,清風和煦,一片愜意……”12月21日起,中國兒藝首部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重返假日經(jīng)典小劇場,讓我們跟著可愛的“蝶兒”,在寒冬中開啟一段關于生命與愛的溫暖旅程吧!
《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通過“蝶兒”找媽媽的旅程,逐漸理解愛與陪伴,理解生命的意義。這部戲最內(nèi)在的東西是生命的力量,是愛的力量。整部作品不僅充滿了濃厚的母愛,還表達了孩子對于母親深深的依戀。孩子在看完這部作品后,會不斷地思考,并隨著成長,不斷豐富自己的答案。
戲劇就是一個橋梁,架起孩子通往認知世界的道路,在這個道路上,藝術家和父母,甚至社會上的很多人都需要盡力把這個橋梁建得更加寬廣。孩子在和父母的溝通中,逐漸了解這個世界,正如這部作品,以小見大,從一個毛毛蟲去看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過程。
為了讓各個年齡的觀眾都能從演出中獲得不同的體悟,《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為走進劇場的觀眾營造了一種童心般夢幻、自然般舒適的氛圍。整個舞臺鋪滿了“葉片”,觀眾仿佛置身于花園之中 ,跟隨“蝶兒”一起開啟了尋找媽媽的旅程。每片葉子的葉脈都用熒光色繪制,隨著燈光的變幻,營造出夢幻的效果。舞臺上的多媒體投影打破了整塊屏幕的限制,甚至每個葉片都是一個小的投影幕,讓舞臺的空間時而深遠,時而近在咫尺。
在《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的創(chuàng)排過程中,被反復提及的一個詞就是“暖”。因此,作品的音樂也讓聽者感到心底有一股暖流劃過。為了讓整部作品輕松有趣,作品中還加入了不同的音樂元素:例如用了一個大號(Tuba)的音色去表現(xiàn)蠶寶寶吃東西的過程,刻畫出胖胖的、可愛頑皮的蠶寶寶的形象。同時,作品中添加了多種幽默的音效,希望給觀眾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帶來新鮮的體驗。
內(nèi)容上傳到公眾平臺后
劇情簡介:
蝶兒是一只小毛毛蟲,她知道自己長大后會變成蝴蝶。
蝶兒沒有見過媽媽,可當她看到小喜鵲、小羊、小雞都有媽媽呵護,便萌發(fā)了找媽媽的愿望??墒?,另一只毛毛蟲卻告訴她:我們小蝴蝶是沒有媽媽的。
為什么?蝶兒不相信。繼續(xù)尋找中誤把跟自己長得很像的蠶大胖當成了媽媽。一樣沒有見過媽媽的蠶寶寶們,也因為蝶兒的到來,才知道這世界上有個最愛寶寶、最溫暖的媽媽??墒?,媽媽在哪兒呢?
蝶兒一邊給蠶寶寶們當小媽媽,一邊期待著長大、見到媽媽。后來,蝶兒和蠶們都長大了,自己也都做了媽媽……最后,她們能夠見到自己的媽媽么?
主創(chuàng)名單:
出 品 人——尹曉東
藝術總監(jiān)——馮俐 閃增宏
監(jiān) 制——楊帆 趙寒冰 于筱燕
編劇——馮俐
導演——焦剛
作曲——章澍
舞美設計——馮磊
形體設計——俞辰曦
燈光設計——孔一帆
人物造型設計——趙金銘
多媒體設計——包爾溫
音響設計——朱珺
舞臺監(jiān)督——陳維泮
本輪演出演員名單:
蝶兒——趙妍蝶 / 欒晰
媽媽天使——王瑤
大胖——常若曦
二胖——段孝耕
三胖——翁楊
四胖——周佳云子
毛毛蟲——徐元博
偶操縱者——郅惠及全體演員
演出時間:
12月21、22、28、29日 10:00
2020年1月1、27、28、29、30日 10:00
演出地點:假日經(jīng)典小劇場
演出時長:約65分鐘
適合年齡:2.5歲以上
上一篇:民間故事劇《長城的傳說》今日首演
下一篇: 中國兒藝《長城的傳說》首演倒計時